《〈考試沒考的事1〉》

同理心
同學為什麼不買鞋?難吃的水果給外傭【記者梁玉芳、賴素鈴/報導】

你有兄弟姊妹嗎?你曾有「孤獨」的感覺嗎?你未來要面對的世界,可能是爸爸媽媽不曾想像的面貌:

少子化、全球化的競爭、工作品種不斷變換;知識以光速傳送與增長、夢想空間無限延伸。但你有什麼準備嗎?

家庭和學校教我們很多事,但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是課本沒教、安親班不上,更是考試考不出來的。

本文轉載聯合報曾報導的「下一世代應學的七門功課」,本期起刊出:

1.同理心 2.生活能力 3.表達與應對 4.挫折容忍力 5.感情功課 6.永續學習能力 7.當錢的主人


 黃春明為什麼心痛

作家黃春明說起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學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我心裡好痛,回 家說給 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這樣講。」


 李家同為什麼生氣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為何沒有同理心?


 洪蘭為什麼吃驚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小學生指著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

洪蘭很吃驚「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


 女老師「培養晉惠帝」專家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嘉義一位 國小女 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女老師上課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跑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她光腳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買雙鞋就好啦。」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赴美度假,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真的不懂。」她說。「我們培養了晉惠帝。」

高 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曾教過中學生。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優秀的學生「祖辰」在周記裡寫著: 「他們為什麼不搬家?」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個世界。未來的菁英 了解世界嗎?


 沒教同理心 教育是失敗的

游森棚憂慮,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後,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世界。「將來,會為社會裡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如何培養同理心

1.討論感覺:每天可與孩子討論「今天有什麼特別感受?」藉此教他們了解別人也會經歷高興、滿足、痛苦、挫折、生氣、得意、驚喜等情緒。

2.適度規範:讓孩子知道不好的行為會有哪些情緒成本,藉此幫助孩子了解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別人。用合理的獎懲而非威權的方式,讓孩子理解:有權力的人必須以公平、尊重對待弱勢者。

3.讚美孩子的良好行為:當孩子做了好事,就指出來,讚美他。你可以說:「我看到你幫助妹妹,你真是一個好人。」這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很好,也幫助他們把這項特質發展成主要個性。

4.善用行為楷模:孩子天生崇拜英雄,藉著讚美英雄來強化這種天性。孩子會效法、學習別人好的行為,內化正面的價值與道德感。

5.以身作則:孩子常會把父母當作偶像,且深受父母行為影響,如果父母仁慈、無私、有同情心、有愛心,孩子也會一樣。

6.提供道德指南:教導孩子明辨是非且做正確的選擇,這樣的討論攸關孩子倫理與道德觀的養成,且會鼓勵他們將規範內化,導引他們未來的行為。


資料來源:


《我到我們的世代》天下雜誌出版


2009-05-04/聯合報/R05/好讀周報心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mothy 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