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洛克定律」又稱為「籃球框定律」
「洛克定律」告訴我們,
一旦目標設定對了,
你的人生就可開始搖擺了!

【青春正效應--之二】

〈目標如何設定?高度設定剛好最有效--「洛克定律」〉

「你要表演個人才藝嗎?」

「要,我表演飛天十三響。」

我和其他兩位評審面面相覷,因為C的噸位不小,要「飛」起來,有點難度。

「好,可以開始了。」我的口氣充滿不信任感。

啪!啪!啪!C握拳翻掌,交替拍打臂肘,再來「雙飛燕」雙手拍打鞋底,最後真的飛起來了!旋身飛起「打飛腳」收尾。

我們一致通過,讓C錄取波士頓參訪團。這個只要買機票,姊妹校就提供二周落地招待的好機會,錄取率只有八分之一,但英文不好,從小沒學過任何中華才藝的女孩,硬是搶得一席之位。

「從主任宣布那天開始,我準備了一年。」踩在波士頓的皚皚白雪上,C跟我分享她的心路歷程:「因為功課繁忙,我知道很難在一年內學會胡琴或梆笛,所以我上網查『有難度又可達成』的中華才藝,找到了飛天十三響,然後看著網路影片,真的練起來了。」

C其實是實踐「洛克定律」的受益者。

「洛克定律」是美國組織心理學家艾得溫·洛克(Edwin A. Locke)提出的目標設定理論。「洛克定律」又稱為「籃球框定律」,因為洛克研究發現,目標要像籃球框一樣,高度設定的剛剛好最有效--太高了容易放棄,太低了沒難度,也無法進步。

原來美國奈史密斯(Jallies Naismith)博士發明籃球時,就確定籃框高度為10英尺(305公分),這個高度會維持到今天,就是因為它「有難度又可達成」。

C設定「有難度又可達成」的目標,是最好的成功例子,但我這輩子的目標設定,卻是失敗的大集合。

學生時代,每次寒暑假,我都會設定像「背完一本字典」或是「寫完一本書」的過高目標,最後當然是一事無成,甚至自覺是隻魯蛇(loser)。

過了而立之年,想考入公立學校擔任教職,考完第一所後,發覺自己單字一項被完敗。原來自己只有八千字的實力,但現在沒有一萬二,連複試都進不去。所以我買了 「GRE 字彙」和 「紅寶書」,每天從零碎時間盤點出三個小時背誦--電視廣告時間背、如廁背、開會背、吃飯背、睡覺前背,背不起來就打勾。隔年考試前,只背打了十個勾的單字。

放榜那天,我知道我可以與那個年輕時「設定不可能任務」的魯蛇告別了。

過了四十歲後,我想再投一次藍,那個曾經以為永遠搆不到的「作家夢」籃框。所以我衡量自己的能力,設定「一至二星期寫一篇文章」的「可達成」合理目標,但真的「有難度」!

一開始筆澀腸枯,很想放棄,但我知道,那是用力跳一跳就可投進的籃框,所以,就繼續投、繼續跳吧!想不到我真的得分了,最後出了六本書,成了專欄作家。

現在過了五十歲,終於了解,原來世人的聰明才智相差並不大,最後影響一生成就的關鍵,是每個人「設定目標難易度」的差距!

「洛克定律」告訴我們,一旦目標設定對了,你的人生真的就可開始搖擺了!

You can lock or rock your life!

How about rocking it from now 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mothy c.c 的頭像
    Timothy c.c

    bm11tw

    Timothy 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