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兒子是母親最甜蜜的牽掛

記 得小時候,有一次考了第一名,母親帶我出去給我買禮物。我看上了一套《福爾摩斯全集》。但是母親說:「書不算是禮物。你要買多少書,只要是中外名著,隨時 都可以買。」結果,她不但買了書,還另買了一只手表作為禮物送給我。從那時起,我就整天讀書,一年至少要看兩三百本書。當時,看了《雙城記》、《基督山恩 仇記》一類的西方文學,也讀了《三國演義》、《水滸傳》一類的中國古典文學,但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名人傳記。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海倫.凱勒傳》和《愛迪生 傳》。海倫.凱勒雖然失明、失聰,但是依然進入一流大學的經歷,對我未來性格中堅韌和勇氣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而愛迪生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這讓我嚮 往成為一位科學家。感謝母親的支持,我才能在小小年紀就看了這麼多書,並養成了終生讀書的習慣。

在學校我功課雖然不錯,但也不是每次都能考 高分的。有次我考得並不好,揣著考卷心裡很害怕。我甚至能看見母親舉起竹板打我的樣子。突然,一個念頭蹦了出來:為什麼不把分數改掉呢?說改就改,我掏出 紅筆,小心翼翼地描了幾下,「78」變成了「98」,看不出任何破綻。我心中歡喜起來,但回家的路上仍忐忑不安。到家門口,我又掏出卷子來看了一下,確保 萬無一失,才輕手輕腳地走進去。

母親注意到我回來了,叫住我:「試卷發下來了嗎?多少分?」

「98。」我拿出考卷。

母親接過卷子,我心裡「撲騰撲騰」地跳起來,生怕母親看出了修改的痕跡。但她只是摸了下我的腦袋說:「快去做作業吧。」

這種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當我再次拿起筆去描考砸了的試卷時,手一哆嗦,分數被我拖了一個長長的尾巴。這下糟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害怕。我欺騙了母親,這是她絕對不能容忍的。我恨不得馬上跟母親去認錯。在放學的路上,我心一橫,把試卷扔到了水溝裡。

但回家後,母親並沒有急於問起分數。在提心吊膽了幾天之後,我終於憋不住了,跑到母親面前,向她承認了錯誤。我以為母親一定會狠狠打我一頓,但母親只說了一句話:「知道錯就好了。希望以後你做個誠實的孩子。」

母親的寬容和教誨我直到今天都記憶猶新。是母親的言傳身教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讓我知道了「誠實」、「誠信」這些字眼兒對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有多麼重要。

送愛子赴美深造

我十歲的時候,遠在美國的大哥回家探親。吃飯時,我聽到大哥在跟母親抱怨,怪台灣的教育太嚴了,小孩子們的靈氣越來越少。母親嘆了口氣說:「唉,為了高考,我們有什麼辦法呢?」

看到我整天被試卷和成績單包圍著,承受著升學的壓力,沒有時間出去玩,也沒有朋友,大哥忍不住說:「這樣下去,考上大學也沒用。不如跟我到美國去吧。」

母親從沒去過美國,她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教育,卻出人意料地保留了一份開明的天性。聽了大哥的建議,她決定給兒子一片自由的天地。那天,母親把手放在我頭上,對我說:「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很多了不起的人都出在那裡。你就到那裡去吧。」

在 父母的期待和鼓勵下,十一歲的我來到了美國南方田納西州的一個小城市。在這個只有兩萬人的小城市裡,來自中國的小學生只有我一個。哥哥送我去了附近的一所 天主教小學。第一天入學,我就蒙了。雖然之前也學了不少英文,但我還是聽不懂老師和同學們在說什麼。母親一直很擔心我能否跟上進度。

還好我 還不是完全的啞巴。有一次在數學課上,老師問1/7換成小數是多少。我雖然不太聽得懂英語,但還認得黑板上的1/7,這是我以前背過的。於是我高高舉起 手,朗聲回答:0.142857142857……當時,同學們都瞪大了眼睛,從不讓學生們「背書」的美國老師也驚呆了,幾乎認為我是「數學天才」。雖然我 並不是數學天才,但是,當時年紀小,還是感覺很得意。回家後,我開心地告訴母親今天在課堂上的表現,母親顯然比我還興奮。因為我終於開始一點點地適應這裡 的生活了。

母親一直不懂英語,但她每年都會花六個月時間在美國陪我讀書。多虧有母親在我身邊。每天她看著我去上學,為我準備好吃的點心和晚 餐,放學後和我聊學校裡的事情。這種陪讀生活延續了整整七年。在每年陪讀的六個月裡,母親要默默忍受語言不通、文化迥異的生活環境;而在她返回台灣,與我 分別的六個月裡,同樣會為我的學業操心。

為了感謝母親,我在她六十歲生日時,畫了一張卡片給她,卡片上寫了一首感謝母親的詩,還畫了一束康乃馨。這張卡片,她至今仍放在床頭。

別忘了你是中國人

我在美國的第一年,母親陪讀六個月後,台灣那邊,家裡人開始催母親回去了。母親雖然放心不下我,但還是牽掛著家裡的事務沒人料理,只好把我託付給哥哥嫂嫂。臨走前的幾天,母親一直叮囑我,回家記得做作業,背英文,聽哥哥嫂嫂話……上飛機前,她又鄭重地對我說:

「我還要交代你兩件事情。第一件就是不可以娶美國太太。」

「拜託,我才十二歲。」

「我知道,美國的孩子都很早熟,很早就開始約會,所以要早點告訴你。不是說美國人不好,只是美國人和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都不一樣。而且,我希望你做個自豪的中國人,也希望你的後代都是自豪的中國人,身體裡流的是100%炎黃子孫的血……」

「好的,好的。飛機要起飛了。」

母親拉住我的手說:「第二件事,每個星期寫封信回家。」

沒想到第二件事情這麼簡單。我爽快地答應了。

「你要記得我說過的話,好好讀書,聽哥哥嫂嫂的話啊。過幾個月我就回來了。」

母親放開我的手,轉身走了。現在想起來,在那一剎那,她該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才離開自己最愛的兒子啊。雖然只是一次轉身,但難以割捨的母子之情只有母親心裡最清楚。

母親走後,我突然發現自己一下子變得特別特別想念台灣。我想起了小時候家裡七個孩子熱鬧的情景,還有盛夏的台北走街穿巷的小販推著車子叫賣冰淇淋和煎餅的聲音。我更懷念母親,常常想到我最喜歡的事情——躺在她的懷裡看書。

我 不好意思跟哥哥說我想家,我只能努力去學習英文。在美國的第一年,我英語不好,老師不但不嫌我,還利用午餐的時間教我說英語。後來,老師發現我這個聽不懂 英文的中國孩子有良好的數學天賦,就鼓勵我參加田納西州的數學比賽,結果我得了第一名。我在美國接觸到的教育方式以表揚和鼓勵為主,這讓我信心十足,在我 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了自信和果敢的種子。憑藉著自信和勇氣,我很快克服了語言障礙。兩年後,在一次州級寫作比賽中,居然獲得了一等獎,當地的老師十分驚訝 ——這個剛適應美國生活的中學生居然還有人文方面的天賦。

我每周都寫信把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告訴母親,而且每封信都是用中文寫的——因為這是我答應母親一定要做到的事。

人們都說小孩子最容易掌握一種語言,也最容易忘掉一種語言。而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中文始終沒有落下。我不得不感謝母親的叮囑——如果不是在那些年裡每星期給母親寫一封中文家書,也許童年所學的漢字早被ABC侵蝕了。

即 使母親不在身邊,她依然關心我的學習和進步。每星期寄回去的家書,她都會一個字一個字地看,幫我找出錯別字,並在回信中把錯別字羅列出來。母親的認真勁兒 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寫信時我都要求自己認真一些,少寫錯別字。而且我會到處去找中文的書籍來讀,以免我的中文水平永遠逗留在小學程度。

後 來,我終於明白,母親臨走時叮囑我的兩件事,不單是簡單地希望我娶中國的妻子,會中國的語言,更蘊含著一種濃濃的家國夢,深深的中國情。母親用各種教育方 式,潛移默化地將中國的文化和中國的思維方式根植在我身上。由於母親的影響,無論我身在何處,都會關心中國正在發生的一切,無論我工作有多麼忙,都會抽出 時間幫助中國的青年學生——因為那裡有整個家族傳承下來的信仰和光榮,因為母親不只一次提醒我說:

「別忘了你是中國人。」

兒子是母親

最甜蜜的牽掛

有 人說:子女是父母最甜蜜的牽掛。對此,我以前還不大理解。但當我有了孩子後,真的體會到了這一點,也因此而特別懷念那一段母親把我攬在懷裡的歲月。其實, 每個人不管年紀多大,他始終是母親的孩子。無論我自己在事業上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在母親眼裡,我還是她的么子,還是讓她魂牽夢繫的牽掛。

1989年的一個深夜,我在美國突然接到媽媽的電話,她問我大地震對我有沒有影響。我對她說:「地震發生在加州,我住在賓州,那是幾千里之外呢!」媽媽並不知道美國到底有多大,但一看到大地震的新聞,她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遠在美國的兒子。

2005年,當我離開微軟加盟Google時,微軟公司決定起訴我,我知道我有麻煩了。深夜裡,我佯裝鎮定打電話給母親。在電話那一頭,她堅定地告訴我:「一切都會沒事的。不管你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我都是站在你這邊,你永遠都是最棒的。」

隔著太平洋,我強忍住感動的淚水,沒有在電話中失聲。但放下電話後,就再也忍不住了。我無比感動並深深地自責。感動的是母親對我的真誠支持,自責的是我還要母親為我的工作操心。

其 實,除了我之外,她對她的另外六個孩子,還有十幾個孫輩的慈愛之情都一樣厚重。無論是哪一個孩子的事,無論是工作、婚姻還是健康方面的問題,年邁的母親總 是牽掛在心頭。但我相信,她的兒子女兒孫子孫女們給她帶來的歡樂也會越來越多。母親常常驕傲地說,她最大的財富就是她的七個優秀子女。

母親最高興的事,是一大家子人團聚在一起。雖然這種時候並不多,但只要有機會,我們都會趕回台灣的家中相聚。這最濃最濃的親情是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被隔斷的。

我很慶幸有這樣一位既傳統又開明,既嚴厲又溫和,既勇敢又風趣,既有愛心又有智慧的母親。她的教育既有中國式的高期望,也有美國式的自由放權;既有中國的以誠待人,也有美國式的積極進取。如果說我今天獲得了任何成功,這些成功都是來自於母親的教誨、犧牲、信任和支持。

感謝時刻牽掛著我的母親!

           (下)

【2008-02-05/聯合報/E3版/聯合副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mothy 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